专利申请
项目申报
联系盛阳
盛阳首页
专利类服务
项目申报服务
商标类服务
著作权版权事务
知识产权其他事务
成功案例
盛阳资讯
关于盛阳
首页
>
盛阳资讯
>
盛阳新闻
>
关于专利收费的减缴的那些事儿
盛阳专利
2020-07-10 14:01:0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8月1日起 ,费减条件自2019年7月1日起由新规。
一、
停征
专利收费(
国内部分
)中的
专利登记费、公告印刷费、著录事项变更费
(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人委托关系的变更),PCT(《专利合作条约》)
专利申请
收费(国际阶段部分)中的传送费。对于缴费期限届满日在2018年7月31日(含)前的上述费用,应按现行规定缴纳。
二、对符合《专利收费减缴办法》(财税〔2016〕78号)有关条件的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
专利年费的减缴期限由自授权当年起
6年内
,延长至
10
年内
。对于2018年7月31日(含)前已准予减缴的专利,作如下处理:处于授权当年起6年内的,年费减缴期限延
[1]
长至第10年;处于授权当年起7-9年的,自下一年度起继续减缴年费直至10年;处于授权当年起10年及10年以上的,不再减缴年费。
三、对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的
发明专利
申请,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答复期限届满前(已提交答复意见的除外)主动申请撤回的,
可以请求退还
50%
的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
。
关于专利收费的减缴的那些事儿
专利收费减缴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
知识产权
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可以请求减缴下列专利收费:
(一)申请费(不包括公布印刷费
[1]
、申请附加费);
(二)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
(三)年费(自授予专利权当年起六年内的年费);
(四)复审费。
第三条
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请求减缴上述收费:
(一)上年度月均收入低于5000元(年6万元)的个人;
(二)上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的企业;
(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单位为共同专利申请人或者共有专利权人的,应当分别符合前款规定。
第四条
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为个人或者单位的,减缴第二条规定收费的85%。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单位为共同专利申请人或者共有专利权人的,减缴第二条规定收费的70%。
第五条
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只能请求减缴尚未到期的收费。减缴申请费的请求应当与专利申请同时提出,减缴其他收费的请求可以与专利申请同时提出,也可以在相关收费缴纳期限届满日两个半月之前提出,未按上述规定提交减缴请求的,不予减缴。
第六条
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请求减缴专利收费的,应当提交收费减缴请求书及相关证明文件。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通过专利事务服务系统提交专利收费减缴请求并经审核批准备案的,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再次请求减缴专利收费,仅需提交收费减缴请求书,无需再提交相关证明文件。
第七条
个人请求减缴专利收费的,应当在收费减缴请求书中如实填写本人上年度收入情况,同时提交所在单位出具的年度收入证明;无固定工作的,提交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县级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关于其经济困难情况证明。
企业请求减缴专利收费的,应当在收费减缴请求书中如实填写经济困难情况,同时提交上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复印件。在汇算清缴期内,企业提交上上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复印件。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请求减缴专利收费的,应当提交法人证明文件复印件。
第八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收费减缴请求书后,应当进行审查,做出是否批准减缴请求的决定,并通知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
第九条
专利收费减缴请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未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的收费减缴请求书的;
(二)收费减缴请求书未签字或者盖章的;
(三)收费减缴请求不符合本办法第二条或者第三条规定的;
(四)收费减缴请求的个人或者单位未提供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证明文件的;
(五)收费减缴请求书中的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或者发明创造名称,与专利申请书或者专利登记簿中的相应内容不一致的。
第十条
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收费减缴请求,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批准后的应缴数额缴纳专利费。收费减缴请求批准后,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发生变更的,对于尚未缴纳的收费,变更后的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应当重新提交收费减缴请求。
分享到
新品推荐
商标注册
国外专利申请
高新认定
发明专利申请
热点推荐
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含哪些内容?
2021年上半年中国版权中心登记量数据统计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如何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