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600-1061 (8:30am~17:00pm)
E-Mail:sale@zscqw.com
传真:0510-68880768/728-808
公司地址:江苏省无锡市经济开发区嘉业财富中心6-701
2025年重点“小巨人”申报要点与常见问题解读!
一、申报条件
(一)奖补限制已获得重点小巨人奖补的企业,将不再纳入此次支持范围,以确保奖补资源能够惠及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推动更广泛的创新发展。
(二)企业资质申报企业需具备“小巨人”企业资质,且该资质需处于有效期内,同时企业尚未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除外),以保证申报主体具有较强的成长潜力和发展活力。
(三)产业领域所属产业领域应聚焦于工业“六基”、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产业链(领域),这些领域是国家产业发展的关键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重要的战略意义,能够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推进计划企业必须制定详尽的“三新一强”推进计划方案,且该方案的投资总额需超过2000万元,以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实施创新项目,推动技术革新、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申报规则与流程
(一)政策依据依据2024年新一轮重点“小巨人”支持政策规定,各地将负责组织申报工作,名额按省份(直辖市)进行分配,确保申报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和培育更多优秀的企业。
(二)遴选评价各省在工信部制定的送选标准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遴选评价细则,从多个维度对申报企业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总分高低进行推荐,以确保推荐的企业具有较高的质量和竞争力。
(三)推荐名额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等经济发达、企业众多的省份,按照120家企业进行推荐,工信部将对推荐的企业进行审核,批准约90%的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四)资金拨付工信部将按照首期300万元/家的标准,统一将资金拨付至地方,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资金分配方案,确保资金能够精准、高效地拨付给企业,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三、遴选评分规则
(一)评审差异各省(市)的评审规则存在较大差异,申报企业在制定申报规划时,需紧密结合地方细则,精准把握评审要点,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提高申报成功率。
(二)框架维度部委层面提供的评审框架大致涵盖专、精、特、新、成长性、“三新一强”、加分项目等维度,这些维度全面覆盖了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能够对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进行全面评估,为遴选优秀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三)倾斜支持对于承担重点产业链攻关任务、从事关键基础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成功揭榜大企业需求等的企业,将给予倾斜支持并酌情加分,最高可加10分,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四、奖补资金拨付
(一)拨付方式
600万元资金将分两次拨付,首期拨付300万元,各地在扣除5%管理费后,根据本地制定的资金分配方案,将资金拨付给企业,确保企业能够及时获得资金支持,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二)分配差异
各地的资金分配方案有所不同,最高超过340万元,最低少于200万元,这种差异体现了各地根据本地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灵活的资金分配,以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企业均衡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25年申报重点与难点
(一)政策核心思想
1.引导作用
中央财政资金旨在引导和带动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补链强链作用,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
2.方案设计
围绕“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加大产业化投入,围绕重点领域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需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二)申报关键点
1.重点产业链选择:如何实现与重点产业链(领域)龙头企业的配套?
2.“三新一强”方案投资
2000万元以上是关键,过高面临完不成风险,过低则评分竞争力不足。
部分地方还与奖补资金档次挂钩,如何平衡?
3.竞争形势
现有近万家小巨人企业可参与竞争,通过率仅10%。
如何获得地方推荐是关键。
常见问题解答
(一)2025年申报与2024年变化
1.最大变化
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各地为提升区域绩效,会在重点小巨人评审规则中加入新评价指标。
(二)复审失败资金拨付问题
1.支持模式
新支持模式下,批复后先拨付50%奖补资金,实施期满绩效考核通过后拨付剩余部分。
2.失败后果
若企业复审失败,则不再支持拨付剩余部分。
但仍需参加绩效考核,若投资未达2000万元,需追回已拨付资金。
(三)重复申报问题
1.项目限制
“三新一强”推进计划中的设备投入、研发投入等,不能与中央财政已支持项目重复。
2.费用限制
纳入本次申报的研发和设备费用,不得再申报技改奖补、科创奖补项目,否则将收回中央财政奖补资金。
(四)“三新一强”方案投资费用范围
1.研发投入费用(非加计扣除研发费):
设备购置费
软件购置费
测试费
材料费
燃力费
专家咨询费
2.生产设备购置费
包括相关生产设备的购置支出。
3.数字化技术改造投入
用于企业数字化技术改造的费用。
4.引进人才费用
企业为引进人才所支付的费用。
5.产业链配套费用(不含销售和招待费):
新产品研发
概念验证
中试费等
6.费用排除
投资不包含厂房、土建、土地、铺底流动资金、建设期利息等费用。
仅包含申报主体投入,不包括子公司投入费用。
(五)方案标志性成果
1.成果选择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项任务。
2.成果示例
引进省级以上人才项目/数量
建设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研发投入提升百分比
承担省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或重大攻关课题数量
获得科技奖励/质量奖/首台套(版次、批次)数量
配套产业链大企业数量